(通讯员:张国良 贾可心 刘双 杨康;摄影:刘雨曦 张国良 )10月17日下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思政讲堂——“研途导航”新生主题教育课之“力行”主题教育课在南湖综合楼七楼报告厅开课。本堂主题教育课由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兼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刘三女牙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走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上》。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杨军,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黄涛,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曹宇,研究生辅导员张志出席本次活动。副书记黄涛主持讲座。
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启新生校园生活与学术历程的重要一课,也是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本系列课程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心理学院和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承办,邀请我校4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评者——文学院李遇春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吴琦教授、心理学院田媛副教授、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刘三女牙教授走进“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思政讲堂,在9月-10月期间,分别围绕“爱国”“求真”“励志”“力行”主题,通过“线下讲授+线上直播”的方式,对全校新生研究生讲授“研途导航”新生主题教育课。
活动伊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黄涛为同学们介绍了刘三女牙教授的学术经历与贡献。随后,研工部部长杨军代表研究生院为刘三女牙教授颁发了“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思政讲堂主持人聘书。聘书颁发结束后,刘三女牙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走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上》的讲座。
“力行”便是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刘教授在开讲之初,首先表达了他对教育这一行业的推崇,直言“最幸福的事就是这样跟同学们在一起”。刘教授提到,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关系千秋万代,是国家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从事教育是艰苦的,有很多客观问题需要面对,但仍然值得我们去努力和奉献。
随后,刘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教育的千年梦想,以及技术驱动下教育界经历的几次革新,历数了工程中心数年来获得的种种成就,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前辈们是如何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这条路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
接着,刘教授带领同学们展望了当下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整体趋势,他首先引用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传达的精神,即“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认为教育信息化的下半场是“智能教育”,并提出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构建未来教学环境、如何认识教育主体以及如何实施未来教学。
最后,刘教授针对同学们未来的科研生活,提出了一些感悟与建议,即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首先是把握方向,紧跟时代潮流,紧跟国家的战略导向,本着解决真问题的目的做研究;其次是寻求突破,深耕实践,知行合一,久久为功;第三是发展之道: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明确自己的主航道,时刻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第四是强化个人修养:要持续学习,适度自律,恰当独处。此外,刘教授还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四字真言“行稳致远”,并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黄涛老师做了总结。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青年人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爱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求真,要求真学问,立真本领;四是力行,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刘教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走在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上为题,深刻阐述了力行。一是带领大家回顾了教育的千年梦想;二是展望了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的着力点;三是谈了对“力行”的深刻感悟。黄涛老师强调,作为一名研究生要时刻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研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也要思考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做习总书记提出的爱国,立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
本场讲座让同学们对于“力行”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大家“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信心与勇气。
主讲人简介:
刘三女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入选者,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兼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先后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评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